【讲座回顾(第12期)】曲翔宇:中东驻外初体验

发布人:杨天虹

        2019年10月9日19:00,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学术讲座第12期在珠海校区海滨红楼9栋国际关系学院讲学厅顺利进行。本期讲座主讲人是人民日报中东中心分社记者曲翔宇,主题为“在‘世界中心’找寻中国印记——我的中东驻外初体验”,讲座由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牛军凯教授主持,国际关系学院王学东副教授等亦到场聆听。

 

“”

       

        讲座伊始,曲翔宇老师认为人们普遍对中东新闻报道以及中东人有刻板固化的印象。这些成见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媒体为博眼球,往往对准冲突面报道;其二政府及公共机构出于自身利益,总是宣传有利面;其三在“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世界舆论格局下,关于中东的积极信息易被湮没。因此,对于国际新闻报道要做到四个“力”:“脚力”——深入现场,“眼力”——发现新闻,“脑力”——拨云见日,“笔力”——记录真实。

        曲翔宇老师分享了他的两次战地经历,通过与利比亚东部武装打交道的经历明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战地或危险地区的采访,曲翔宇老师最深刻的感受是:安全第一、胆大心细、不打无准备之仗、最危险的地方或许最安全、学会信任。

        谈及个人对“中东”的观感和理解,曲翔宇老师认为,总体而言,中东国家间政治长期动荡,但是国内社会层面治安稳定可控;中东地区呈现新的气象,土豪国图新求变,后进国发奋图强,战乱国加速重建。

        接着,曲翔宇老师主要讲述中国在中东的三大印记。

        中东的中国印记之一——中国游客。大多数中东国家对持因私护照的中国游客实行免签、落地签或简便的电子签政策,大公务及外交护照几乎是畅通无阻。旅游热点国家主要是埃及、阿联酋、土耳其、摩洛哥、伊朗、突尼斯和约旦等。中东也是重要的国际航空中转地,有迪拜、阿布扎比、伊斯坦布尔、多哈、开罗和卡萨布兰卡等重要的国际空港。因此,到中东地区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

        中东的中国印记之二——中国企业。首先,中国企业和中东企业具有产能合作的现实需要。中国企业带着资本、技术、管理经验走出去,与海湾石油国家的资金优势,埃及、摩洛哥、土耳其等国的成本优势相结合。其次,中东具有相对有利的政治环境。中东多国与中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立场一致、治国理政理念相通,华为事件恰好是块试金石。再次,中东是中国企业通往更广阔市场的门户。最后,不少中国企业家拥有险中求富的魄力胆识。

        中东的中国印记之三——中国外交。习近平2016年1月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擎划了蓝图,为近几年的中东外交指明了方向。

 

“”

       

        曲翔宇老师生动且接地气的介绍给聆听讲座的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讲座期间同学们都不时露出会心的笑容。在讲座的尾声,曲翔宇还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在中东拍摄的照片。之后,曲翔宇老师跟同学们进行了热情的互动,耐心回答了同学提出的问题。 

 

“”

       

        最后牛军凯教授进行了简要而精辟的总结回顾,感谢曲翔宇老师带来的精彩讲座,鼓励在座的同学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在关注欧美发达国家之外,也要努力去关心、了解其他地区和国家。整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