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报告(2020)》

发布人:尚余子铭

 

 
 
 
 

近期,我院及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共同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报告(2020)》。

 

2018年底,由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澳门旅游学院发起的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研究联盟正式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研究联盟在国家大湾区政策基础上、充分利用三地双边协议以及粤港澳政府间的合作框架协议的优势,研究和谋划“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商业的融合发展机制,依托各方平台优势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群旅游产业竞合关系,能够有效提升大湾区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报告(2020)》的出版发行,是联盟研究和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报告(2020)》封面图

 

 

 

 
 
  摘要 
 
 
 

 

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个珠三角城市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该规划纲要,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和相关的教育事业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建设的重要抓手。为此,由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澳门旅游学院发起的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研究联盟将研究大湾区旅游发展作为重要使命,组织长期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对该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重要问题开展研究,特别研究了区域合作的进展,撰写了本蓝皮书。

全书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报告,重点阐述了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特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区域互动协作发展进程,以及面临的挑战。第二部分是市场需求篇,重点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分析了游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流动,并预测了2020~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旅游需求。第三部分是产品共建篇,重点针对该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会展旅游、游艇邮轮和海岛旅游产品进行研究,同时选择了大湾区具有突出优势的主题公园产品,以及旅游创意活动和赛事开展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大湾区的旅游产品丰富,会展旅游和主题公园等都市旅游产品具有竞争力,邮轮与游艇旅游也有了发展,但是海岛、海洋旅游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是下一步的重点。第四部分是政策支撑篇,未来大湾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依赖技术、人才、遗产资源和规划的保障,研究发现大湾区的高等旅游教育是优势,粤港澳三地也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和旅游规划的编制,但是三地在这几个方面的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总体来看,大湾区智慧旅游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五部分是区域篇,对大湾区旅游的三个核心城市广州、澳门和香港城市旅游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提出未来的创新路径。
 

 

 

 

 

 
 
编者简介
 
 
 
  • 徐红罡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系统分析。

 

  • 保继刚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旅游可持续发展、主题公园、旅游规划。

 

 

 

 

 

 
 
目录
 
 
 

 

 

本文转载自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微信公众号

 

 

编辑 | 杨天虹

初审 | 刘俏芬

审核 | 张朝枝

审核发布 | 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