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精选 | 《大洋洲蓝皮书(2019-2020)》之新西兰与太平洋岛国篇
2021年4月17日,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在线上共同发布了《大洋洲蓝皮书:大洋洲发展报告(2019-2020)》。现将蓝皮书的精选观点分享如下:

蓝皮书指出,2019-2020年,大洋洲地区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和2020年全球卫生事件影响,大洋洲经济呈现低迷态势,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迫使各国政府强力干预;同时,重大公共危机对各国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环保、民粹等多重因素叠加使得大洋洲政局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本年度中国对太平洋岛国外交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岛国对华态度呈现两面性、中澳关系持续低迷等表明未来中国仍将面对极具变化和挑战性的南太外交局势。
本报告由总报告、分报告、澳大利亚、新西兰篇、太平洋岛国篇和专题篇组成,共14篇文章。全方位、多角度论述了2019-2020年度大洋洲地区各国政治、经济、外交、区域合作等多方面的情况,反映了大洋洲在本年度的最新动态。
大选后的新西兰政局稳定
蓝皮书指出,2019年,在新西兰内政中,资本利得税、移民与难民、零碳、基督城恐袭与控枪等等议题占据关键位置;而外交上,处理与中美澳等大国的关系,气候变化,太平洋重置,自由贸易等等则是其关注的优先事项。
在全球民粹主义浪潮兴起与影响增强的背景下,新西兰内政外交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左派进步特征。今年的大选,及其所属地区战略环境的新变化将进一步塑造新西兰未来的政治发展。
2019年是最能体现新西兰本届政府施政特点的时间。一方面,步入执政第三年的工党-优先党联合政府在施政方向上更为明朗,各项内外政策得以全面铺开。另一方面,面临着2020大选的压力,执政联盟必须在2019年拿出良好表现才能确保选票。因此,2019年联合政府在内外政策方面均采取了一些新举措,新西兰社会也整体地出现了一些新趋。
2019年新西兰延续其一贯奉行的独立外交同时,在处理大国关系、区域安全以及全球治理等诸多问题上都有一些新表态、新动作。大国关系方面,新西兰进一步强化与传统西方盟友或伙伴的关系,尤其是与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军事安全联系。如澳新两国领导人实现了一年两访,以及阿德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首次会晤。同时,新西兰也在努力平衡与中国的关系,尤其是经贸方面的联系。虽然阿德恩对华访问一再被延迟,但基督城恐袭案后,危机与善后需要紧迫处理的情况下,阿德恩仍坚持了其任内对中国的首次访问,重申了发展发展中新关系的重要性与愿望;中新两国在2019年11月还共同宣布完成了历时3年的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谈判。南太平洋区域事务方面,新西兰进一步推进其“太平洋重置”(Pacific Reset)计划,加强对南太岛国的援助与地区事务的关注和参与。
(参见《大洋洲蓝皮书:大洋洲发展报告(2019-2020)》第73-83页)。
太平洋岛国加快与“一带一路”对接
蓝皮书指出,太平洋岛国是对分布在太平洋区域的14个独立国家的统称,其海域之广袤基本覆盖了西南太平洋至拉丁美洲的区域。大致分为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三块。 2019年随着中国与所罗门群岛建交、与基里巴斯复交,这些曾经遥远而神秘的国度逐渐进入国人视野,也逐渐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而其中美拉尼西亚区域则是太平洋岛国三大区域中国家最富有、离中国最近的版块,是中国移民最早进入的太平洋岛国区域,也是中国在太平洋岛国投资量和贸易额最大的区域。此外,中国与美拉尼西亚国家的高层互动也十分密切,2018年6月巴新前总理奥尼尔访华;2019年10月8日,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访华,并与中方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一系列密集互动,显示中国与美拉尼西亚国家的关系开始进入逐步升温的良性。
作为太平洋岛国的主体,相比其他太平洋岛国,美拉尼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合作基础更加良好。虽然处在世界经济贸易体系的边缘,思想较为保守,但眼界已开的美拉尼西亚国家,对增加就业、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改善生活的向往,是其朝野上下最迫切的需求,任何政府、政治家,都不可能忽视、阻挡民众的这种基本需求。这种基本民意,形成一股潮流,推动美拉尼西亚国家逐渐与中国接近。
相比波利尼西亚区域和密克罗尼西亚区域,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斐济等美拉尼西亚区域的国家经济基础较好,与中国的互动更为密切,是大洋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参见《大洋洲蓝皮书:大洋洲发展报告(2019-2020)》第113-117页)。
1.新著发布 | 大洋洲发展报告(2019-2020):地区治理的契机与挑战
2.新闻动态 | 大洋洲研究中心举办《大洋洲蓝皮书:大洋洲发展报告2019-2020》发布会

文稿 | 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
编辑 | 尚余子铭
初审 | 杨天虹
审核 | 张朝枝
审核发布 | 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