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精选 | 《大洋洲蓝皮书(2019-2020)》之澳大利亚篇
2021年4月17日,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在线上共同发布了《大洋洲蓝皮书:大洋洲发展报告(2019-2020)》。现将蓝皮书的精选观点分享如下:

蓝皮书指出,2019-2020年,大洋洲地区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和2020年全球卫生事件影响,大洋洲经济呈现低迷态势,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迫使各国政府强力干预;同时,重大公共危机对各国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环保、民粹等多重因素叠加使得大洋洲政局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本年度中国对太平洋岛国外交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岛国对华态度呈现两面性、中澳关系持续低迷等表明未来中国仍将面对极具变化和挑战性的南太外交局势。
本报告由总报告、分报告、澳大利亚、新西兰篇、太平洋岛国篇和专题篇组成,共14篇文章。全方位、多角度论述了2019-2020年度大洋洲地区各国政治、经济、外交、区域合作等多方面的情况,反映了大洋洲在本年度的最新动态。
澳大利亚经济下行,与美国联系加强
蓝皮书指出,2019年是澳大利亚大选年。执政六年的自由党-国家党联盟以明显优势获得胜利,继续执政。尽管选前澳大利亚舆论一边倒地预测最大的在野党工党将会以较大的优势赢得选战胜利成为执政党,但选举结果却大出政治观察人士和媒体的意料,执政六年的自由党-国家党联盟竟以明显优势大获胜利,继续执政。本次大选结果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它既是澳大利亚经济不断下行的结果,也是澳大利亚国内政治在后冷战时期不断右转的产物,同时也是美国政治势力与澳大利亚国内势力共同作用的产物。大选结果一方面深刻表明澳大利亚民众关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关注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它也深刻表明在经济下行之际,澳大利亚国内民粹主义和右翼势力在不断增长。大选结果深刻预示澳大利亚的内政和外交将继续沿着既定的右转轨迹发展,短时间内难以生成逆转所需的巨大变革力量。
2019年,已连续28年增长的澳大利亚经济进一步表现出放缓的迹象。澳大利亚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经济2019年呈现出逐季下行的走势,全年经济增长率只有2.1%,明显低于澳大利亚经济学家的普遍预期。
澳大利亚统计局首席经济学家布鲁斯·霍克曼悲叹这是澳大利亚“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疲软的年度增长”。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矿业繁荣时期的峰值1.56万亿美元跌至1.41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从当年的峰值6.8万美元猛降至5.5万美元(见图3)。澳联储曾于2019年3次降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同步推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施行总额达1580亿澳元(约合1100亿美元)的个人所得税减免计划,以期扭转经济下行趋势。但这些重大经济举措并未产生预想的效果,既未能止住经济下滑的势头,也未能抑制失业率的持续上升,致使澳大利亚民众对未来经济前景和就业状况越来越担心。
澳大利亚经济近年来明显进入下行通道,这令莫里森政府的外交政策不论是在大选前还是大选后都呈现出强烈的“对冲”特质,即在经济方面更加强调“融入亚洲”,力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机制的建构,以便搭乘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为澳大利亚谋获经济实惠;而在军事和安全方面,则表现出更加紧密地追随美国,不断强化美澳军事同盟,籍以维护美国于冷战时期在亚太区域编织的“轮辐”(hub-spoke system)安全体系,护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霸权,以及基于其上的区域秩序。对美国地区霸权的护持就是维护澳大利亚的既得地区利益和地区霸权,美澳双方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目标高度契合,这是莫里森政府竭力强化美澳军事同盟的根本动因。
作为澳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中国对澳经济影响力和中澳经济紧密度仍将稳中有升,这是中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也是中澳关系不会因政府领导人更迭而轻易改变的基石。
(参见《大洋洲蓝皮书:大洋洲发展报告(2019-2020)》第19-29页)。
1.新著发布 | 大洋洲发展报告(2019-2020):地区治理的契机与挑战

文稿 | 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
编辑 | 尚余子铭
初审 | 杨天虹
审核 | 张朝枝
审核发布 | 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