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回顾 | 第三届大洋洲研究高层论坛暨 《大洋洲蓝皮书:大洋洲发展报告2019-2020》 研讨会在中山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人:尚余子铭

 

2020年11月14日至15日,第三届大洋洲研究高层论坛暨《大洋洲蓝皮书:大洋洲发展报告2019-2020》研讨会在中山大学顺利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亚太学会大洋洲研究分会主办,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和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来自国内外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论坛和研讨会。值得一提的是,为鼓励青年学者从事大洋洲研究,承办方给五名青年学者和博士生提供经费支持。
《大洋洲蓝皮书:大洋洲发展报告》是目前中国最权威最全面的大洋洲区域整体发展报告,涵盖大洋洲地区的安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其编撰工作由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团队领衔,凝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和聊城大学等国内外多家单位的精诚合作。这也是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团队自2013年起连续第八年推出蓝皮书报告。

 

 

与会代表合照

 

 

 

 
 
开幕式
 
 

11月14日上午,第三届大洋洲研究高层论坛开幕式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伍舜德酒店二楼报告厅举行,由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喻常森主持,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陈建洪教授、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牛军凯教授,以及中国亚太学会大洋洲分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汪诗明教授先后致辞。

陈建洪教授指出,“一带一路”研究院是中山大学“三大建设”中重点建设的科研大平台之一,其发展定位是高端智库和跨学科科研平台。大洋洲研究中心在2012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是中山大学重点建设的科研机构之一。陈建洪特别指出,在即将迎来十四五规划开局之际,“一带一路”研究院将保持初心,携手大洋洲研究中心以及相关院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参与和推动中山大学的新文科建设,为党和国家、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陈建洪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和大洋洲研究中心能够得到国内外同仁一如既往的帮助和支持。

 

牛军凯教授介绍了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学术成就。他详细回顾了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大洋洲研究的历史进程,强调中山大学在大洋洲研究方面有深厚的积淀,更肯定校内多名学者在大洋洲研究方面的开创性贡献。最后,牛军凯教授感谢国内学界和社科文献出版社长期以来对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的支持,并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合作研究。

 

汪诗明教授代表主办方向本届论坛承办方所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专家学者和研究生表示谢意!汪会长相信在承办方的精心安排下,在与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本次论坛一定会圆满成功!

 

 

 

 

 

 
 
主题报告
 
 

 

开幕式后,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韩锋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周方银分别主持主题报告环节。8位学者围绕大洋洲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学和环境史做主旨发言。

汪诗明教授首先做了题为“区域国别视角下的大洋洲研究”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区域国别研究近年来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发展很快,但也面临学科定位以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大洋洲研究必须纳入区域国别研究背景之下,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大洋洲研究如要扎实稳妥地推进,跨学科研究、历史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相结合、文本研究与田野考察相结合、宏观与中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或研究范式须予以同等重视。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马克林(Colin Mackerras)重点关注近年来中澳关系的发展态势,指出澳大利亚政府一系列不明智的行动和政策导致中澳关系恶化。他认为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上的表现明显优于美国。疫情加速了美国的衰退,澳大利亚应当主动改善中澳关系,与中国相向而行。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教授重点论述当前澳大利亚莫里森政府的对华政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下莫里森政府的对华政策已经不仅仅是对美国对华战略的被动跟从,而是展现出一种更加积极主动且更具进攻性的态势。中澳关系已经到了一个重要关头,迫切要求澳大利亚领导人在对华问题上审慎行事、行稳致远。

韩锋教授重点分析2019年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之后的政党政治。他指出澳主要政党(自由党、国家党和工党)在联邦大选之后针对各自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政治和政策调整,为2022年的联邦大选做准备。自由党联邦主席换届,自由党保守派在前总理和党魁艾伯特失去议员资格后也进行重组。国家党领导层出现变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党的稳定。工党则汲取联邦选举失利的教训,更加务实和关注社区工作,并尽量在2020年的地方议会选举中力保不失。

周方银教授围绕疫情背景下的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展开论述。他指出太平洋岛国的防疫效果总体比较好,这是太平洋岛国独特的地理、气候、人口分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疫情对太平洋岛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疫情之下,中国积极对太平洋岛国提供防疫物资援助,交流防疫经验。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北京外国语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牛丽女士从经济合作视角探讨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的互利共赢空间。她指出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太平洋岛国提出的“蓝色太平洋”在发展理念上是相通的。通过分析“蓝色太平洋”经济发展的优势、潜力与制约因素,牛丽女士强调多边与多样化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建议太平洋岛国应与中国等其它国家密切合作,同时中国和国际社会要支持太平洋岛国发展“蓝色太平洋”经济。

北京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主任秘书长刘红中副教授应邀代刘树森教授宣读《新西兰近年文学发展状况评述》的报告。报告指出,就文学发展历史而言,虽然新西兰无法与北半球绝大多数国家相媲美,但在南半球的国家与地区之中却犹如一颗绚丽的明珠。特别是20世纪初期以来,新西兰文学不断取得引人注目和影响深远的创作成就,表现了新西兰的社会民生与内心世界,成为世界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张秋生教授对澳大利亚“唐人街”文化的内涵、形成、特点、承传及其发展前景做出了生动的阐述。他特别指出,唐人街文化是海外华人文化的核心,是维系海外华人社会的重要纽带,凝聚着对故乡和亲人永不磨灭的记忆和牵挂。

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费晟副教授讲述了18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华人移民与大洋洲生态和社会变迁之间的联系。他认为从生态维度看,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的生态变化是近代全球生态联系和互动的典型案例。从文化维度看,太平洋世界的社会与生态变迁并不仅仅是由西方塑造的,也是近代中国与海外世界积极互动的结果。

 

 

 

 
 
分会场研讨
 
 

 

11月14日下午,《大洋洲蓝皮书:大洋洲发展报告2019-2020》研讨会在伍舜德酒店一楼贵宾厅举行。在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学东副教授的主持下,16位学者围绕蓝皮书的定位、选题、内容和出版等多个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别区域分社社长张晓莉女士在肯定《大洋洲蓝皮书》质量的同时,建议往后深化对资料资讯的挖掘并加强跨学科研究。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费晟副教授重点指出日后《大洋洲蓝皮书》有必要在前瞻性、新领域和新选题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蓝皮书报告的国内外影响力。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喻常森同样强调蓝皮书的写作要强化多视角、多学科分析,并注意深化专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秀军建议在延续蓝皮书报告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在前瞻性的研判上多做一些探索,并考虑与蓝皮书作者建立长期联系,培养作者的主动性。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郭锐教授建议应当创新约稿方式,扩展稿件渠道。

 

在专题研讨方面,华东师范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陈晓晨勾勒出太平洋岛国地区气候合作的研究议程。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黄家瑜对中澳关系现状做出评述,并指出中美关系的变化可能会对中澳关系的发展产生影响。厦门大学新西兰研究中心王伟光副教授讲述了新西兰大选的情况,并详细分析了工党获胜的原因。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刘舒琪博士重点论述澳大利亚与印度的经贸关系,指出两国贸易互补性强、曲折增长、合作与失衡并存的特点。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晨雨博士从同盟内聚力的角度分析了冷战后美澳同盟得以延续的原因,并分析了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下美澳同盟的发展趋势。

与会学者也为下一年度的蓝皮书选题展开交流。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研究员沈予加建议关注澳新与太平洋岛国的抗疫合作,以及疫情之下澳大利亚民众对华认知的转变。北京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助理王婷婷博士指出新西兰外交和绿色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黄捷博士认为澳新关系研究、澳新对岛国的投资等方面值得探讨。

其它分会场的学术讨论精彩纷呈,与会学者们围绕“大洋洲文学”、“大洋洲人文与教育”、“大洋洲历史”、“大洋洲国际关系”以及“澳新内政事务”等五个议题进行深入广泛地交流。

 

 

 
 
闭幕式
 
 

11月15日上午的闭幕式由喻常森副教授主持,总共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小组汇报,安徽大学副教授詹春娟、西华师范大学杨洪贵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景艳教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青海、中山大学副教授王学东、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颜廷、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副教授黄家瑜、华东师范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陈晓晨、江苏师范大学讲师赵昌等分别代表各自小组做了总结发言。第二个环节是大会总结。汪诗明教授在闭幕致辞中对与会学者不辞辛劳参加第三届大洋洲研究高层论坛再次表示感谢,同时总结出本届研讨会的四大特点:一是首次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参会的年轻学者相较前两届有明显的增加,可喜大洋洲研究后继有人;三是大洋洲研究呈现出均衡化发展的趋势,本届研讨会有关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国的报告增多;四是本届研讨会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不仅富有成效,且学术氛围好。

至此,第三届大洋洲研究高层论坛暨《大洋洲蓝皮书:大洋洲发展报告2019-2020》研讨会圆满结束。

 

 

 

 

 

 

 

 

更多详情请点此进入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文稿 | 大洋洲研究中心

编辑 | 尚余子铭

初审 杨天虹、喻常森

审核 张朝枝

审核发布 屈琼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