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回顾 | 大洋洲研究中心喻常森研究员主讲“美澳同盟:神话与现实”

发布日期:2025-04-24

2025414日晚,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大洋洲研究工作坊美澳同盟:神话与现实”在海琴六号楼B210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也是国际关系学院国关大视野”系列讲座第51讲。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喻常森博士为在座师生分享一场关于美澳同盟历史、演变及其特点的精彩讲座。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晓超书记、周方银教授和王学东副教授。讲座由许少民副教授主持。本次活动吸引校外博士生和我院各年级学生踊跃参加,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喻常森研究员首先从历史的视角考证和分析《澳新美同盟条约》的缘起及其在美澳同盟发展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喻常森研究员广泛借鉴国内外权威和前沿研究成果,详细剖析在朝鲜战争和美国谋划建立对日本媾和的“旧金山体制”这一复杂背景下,美澳新三方围绕《澳新美同盟条约》展开的微妙政治博弈。在喻常森研究员看来,195191日签署的《澳新美同盟条约》奠定了美澳同盟的法律基础,并深刻影响了澳大利亚的安全战略及其对美战略。美澳同盟成为澳大利亚两党的基本共识。作为冷战的产物,美澳同盟在冷战结束之后曾经历短暂的“漂浮”,但最终趋于稳定并进一步强化。进入21世纪后,联合反恐和应对中国崛起成为美澳同盟关系新的“催化剂”和“强心剂”。在喻常森研究员看来,2021915日签署的《澳英美安全伙伴关系》(AUKUS)无疑是美澳同盟在大国“战略竞争”回归背景下再次升级强化的另一个标志性事件,反映了澳大利亚已经转向“进攻性”的国防战略。简言之,在他看来,美澳同盟的外部动力在于应对中国,而其内生动力则源于盎格鲁—撒克逊同盟文化。

 

 

谈及澳美同盟特点,喻常森研究员认为不对称性最为显著,即美国拥有主导权而澳大利亚处于从属地位,特别是澳大利亚依赖美国的核保护。澳大利亚因此高度关注美国的言行举止,但美国对澳大利亚的关注非常有限。此外,同盟困境也是澳大利亚无法回避的“魔咒”。喻常森研究员认为,尽管澳大利亚从美澳同盟中获取诸如安全保障、情报共享和外交杠杆等重要利益,但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澳不得不在中美之间做出艰难权衡。

在与谈环节,周方银教授以国际关系中的非对称关系理论为起点探讨作为中等强国的澳大利亚在国际秩序转型和中美战略竞争之间的战略认知及其政策取向,强调美国依然是理解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重要变量,但也要关注澳大利亚的施动性。周方银教授虽然自称并非澳大利亚问题专家,但他擅长从国际关系理论的工具箱中挑选合适的理论框架,进而对澳大利亚的安全和外交政策展开扎实的经验研究。这一研究进路有助于深化和拓展国内的澳大利亚研究。王学东副教授结合自己多年来对新西兰内政外交的观察和多次实地调研的经验,向在场师生分享新西兰退出《澳新美同盟条约》背后的双重博弈现实;王学东老师也进一步探讨经贸关切对新西兰的安全和外交决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并以此与澳大利亚的经验做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澳新在安全和外交政策上的差异性。

 

 

 

在会议讨论环节,四位老师分别就同学们提出的澳大利亚货币政策和汇率稳定、“资源诅咒”与“资源福音”AUKUS对澳大利亚的利与弊和中澳关系的相处之道等问题展开交流与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在总结环节,李晓超书记高度肯定这种多元化的交流研讨形式,叮嘱国关学生需要将专业知识与国家现实需要相结合,学以致用。本次活动结束后,喻常森研究员与在场师生合影留念,为本次学术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来源 | 大洋洲研究中心

摄影 | 甘露、柳寒婷

撰稿 | 师明卓

编辑|尚余子铭

初审|许少民

审核|吴   滔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