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 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代表团赴太平洋岛国参会开展学术交流

    2025 年 6 月 19 日至 26 日,由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周方银教授、副主任许少民副教授和助理研究员王婷婷博士组成的代表团,赴萨摩亚和斐济参加学术会议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访问期间,代表团成员先后参加由聊城大学与萨摩亚国立大学联合举办的学术会议“中国—太平洋岛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和“2025 携手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对话会”。代表团此后赴斐济与斐济国立大学和南太平洋大学代表展开学术交流。访问期间,代表团还与萨摩亚和斐济多位知名侨领展开多个议题的交流。

 

代表团与费明星大使合影

(左一左二分别为王婷婷博士、周方银教授;右二右一分别是中山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余展涛副处长、许少民副教授)

 

    访问期间,代表团还与萨摩亚看守政府总理、中国驻萨摩亚大使交流。此次访问加强了中山大学与萨摩亚和斐济在学术领域的交流合作。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将持续发挥优势,进一步推动与太平洋岛国高校和相关机构交流机制的常态化建设及其高质量发展,不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全局和粤港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代表团与萨摩亚看守政府总理菲娅梅·娜奥米·玛塔阿法合影

 

 

 

 

代表与会发言精选回顾

 

    两场学术会议先后在萨摩亚阿皮亚召开,来自太平洋岛国、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等近百名学者参加。萨摩亚看守政府总理菲娅梅·娜奥米·玛塔阿法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政府太平洋岛国事务特使钱波为大会做视频致辞,中国驻萨摩亚大使费明星连续出席两次会议并作主题发言。中心代表周方银教授、许少民副教授和王婷婷博士分别在上述会议做专题发言,具体内容如下:


 


2025 携手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对话会


 

周方银:特朗普2.0对岛国的“战略忽视”与中太深化气候治理合作形成鲜明对比
 

周方银教授在会议上作了题为《特朗普 2.0 时期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气候变化合作》的报告。他指出,特朗普再次执政后,美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太平洋岛国遭到特朗普政府的“战略忽视”,美国大幅削减对外援助,削弱了岛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其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也对太平洋岛国经济构成威胁。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特朗普是化石燃料的坚定支持者,甚至宣布国家能源紧急状态为化石燃料发展扫除障碍,这与太平洋岛国面临的生存性威胁形成鲜明对比 —— 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已严重威胁岛国的存续。且特朗普政府的外交风格让国际社会难以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与之相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绿色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包括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新能源使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 GDP 能耗等,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关键引领者。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涉及资金、技术、基础设施、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实践,有助于为太平洋岛国及其他小岛屿国家应对气候危机提供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周方银教授


 

许少民:重视太平洋岛国战略能动性与气候正义行动


 

许少民副教授在会议上作了题为《没有太平洋岛国的地图不值得一暼》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太平洋岛国虽多为袖珍小国,但在大国战略竞争激化的背景下,其战略地位显著上升,成为众多大国谋划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加之美澳等世界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迟滞反复,导致太平洋岛国面临越发紧迫的生存威胁,海平面上升可能使部分岛国的地理疆界萎缩甚至消失,这也正是其报告标题的隐喻所在。


 

许少民副教授进一步指出,大国战略竞争的回归及愈演愈烈的宏观安全化操作,还有西方国家保守主义思潮复兴中对气候变化怀疑论甚至否定论的渲染,可能让气候正义行动长期处于阴影之中,形势不容乐观。因此,他呼吁太平洋岛国发挥战略能动性,加强与中国等致力于推进气候治理的国家的深度合作,共同捍卫气候变化的科学常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他强调,太平洋岛国并非汪洋大海中无足轻重的 “一滴水”,而是包容整个海洋的 “一滴水”。


 

许少民副教授


 


中国—太平洋岛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


 

王婷婷:挖掘“大洋洲视野”,以“全球南方”视角深化区域研究
 

王婷婷博士在会议上作了题为《中国关于太平洋区域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进一步发展思考》的报告。她指出,中国对太平洋区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国别研究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在科研机构、研究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当前,中国对太平洋区域的研究主要聚焦地缘政治、区域合作、气候变化、海洋治理、环境史等议题,且正处于从开拓性研究向专业化研究转变的阶段。她认为,“大洋洲视野” 的挖掘是实现深化研究的关键。以太平洋环境史研究为例,中国学者当前的研究主要依赖西方的理论、方法和成果,对岛国的本土知识和田野调研长期缺位。


 

王婷婷博士最后建议,可从 “全球南方” 视角出发,尊重各地生态与文化的多样性,挖掘太平洋地区的能动性、知识和经验。为此,有必要与岛国在研究项目、学生培养、田野调查等方面加强合作。

 

王婷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