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工作报告:中澳经贸相互依赖关系分析
发布日期:2024-06-08
作者:喻常森
从2010年起,中国就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含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2016至2020年的近5年时间内,中澳贸易总体呈现出增长的势头(除个别年份外)。中澳贸易结构长期变化不大。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这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物美价廉商品提供者的整体身份特色保持一致。在贸易平衡方面,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地位,这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原材料商品需求的持续增长有关。在中澳双边贸易依存度方面看,澳大利亚对中国的依存度大大超越了中国对澳大利亚的依存度。这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家的身份一致,对中国利用经济手段打压澳大利亚提供了有力的王牌。而澳大利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远不及中国,尽管排名在第14位左右,但其GDP总量只占中国的10%左右,相当于广东省的水平。而在双向投资方面, 因受到澳大利亚国家投资政策的收紧和限制,特别是对中国企业投资审查力度的加大,中澳直接投资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最近5年时间内,中国对澳投资呈现不断萎缩趋势。
2019 年中国政府对澳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但总体贸易额仍然出现正增长势头,达到1696.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澳大利亚本身也没有因中国加征关税而出现大规模的出口减损,而是很快寻找到替代市场。例如,据澳方资料显示,因被中国加征关税的商品(大麦、葡萄酒、海鲜、煤炭等)的对华出口额在 2019年上半年下降了约 54 亿澳元,但在其他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却增长了 44 亿澳元,损失仅为10亿澳元。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最近出台了《贸易多元化战略》,对加强澳大利亚贸易经济的韧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反观中国,却因为澳大利亚主要输华资源型产品特别是铁矿石价格持续走高,而付出了更多的价钱。2019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了6.6亿吨铁矿石,而铁矿石价格升至每吨95美元,增长率为140%。这就是中国虽然对澳大利亚部分输华产品加征惩罚性巨额关税,但没有发挥预想的效果的主要原因。根据澳大利亚工业、科学、能源 和资源部发布的一份报告,到2021年底,预计铁矿石价格将达到每吨150美元,到2022年底降至每吨93美元。
展望未来,中澳关系在未来长期一段时间内将仍然保持“政冷经热”的状态。就像当年与日本,现在与美国的关系一样。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市场,以及澳大利亚对中国物美价廉制成品的巨大需求和长期依赖性的消费习惯的形成,澳大利亚要想与中国经济“脱钩”可能性不大。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机械和电器以及零部件、家具类产品、塑料制品和钢铁等制成品。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目前许多的工厂代工及二次加工业务已经从中国向印度、越南等国家转移,但从成品质量以及工人效率来看,我国的产品仍然是性价比最高,最为合适的选择。在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方面,尽管在部分资源如铁矿石上,我国对澳大利亚依赖较大,但总的来看,澳大利亚对我国的贸易依存度更高,澳大利亚选择对我国进行贸易制裁,恶化两国关系的行为从长期来看对其自身本国的经济伤害远大于对我国的影响。目前来看,澳大利亚政府撕毁“一带一路”协议,还企图收回达尔文港的 一系列行为都将加剧两国的贸易摩擦,而从两国过往的贸易情况来看,澳大利亚将是受到 影响更大的一方。
在双向投资方面,一方面应加大中国企业对澳大利亚能源领域的投资和企业并购。同时扩大对澳大利亚投资的重点领域,例如,可以将投资重点由矿产部门向农牧业、房地产、旅游、金融及其它服务业部门转移。继续吸引澳大利亚对华投资,将投资重点由服务业向清洁能源、农林业等领域引导。
今后,中国要在经济上继续对澳大利亚保持高压态势。一方面,扩大我国优势产品的对澳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实现贸易平衡;另一方面,扩大从澳主要进口商品的市场多元化,化解相互依赖对我方造成的脆弱性,特别是寻找原材料的替代市场。长期来看,我国在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不断丰富我国铁矿石来源的多样性,同时随着未来巴西、印度等国的逐步复工复产,以及国内对再生钢铁的进一步挖掘,我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将得到缓解。与此同时,不断深化国内产业结构的改革和调整,减少导致对铁矿石、煤炭、石油等依赖性高耗能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开发国内再生资源,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