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范若兰教授发表论文《政治替代者与党内攀登者:东南亚和大洋洲女首脑比较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刊登了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范若兰教授论文《政治替代者与党内攀登者:东南亚和大洋洲女首脑比较研究》。文章认为,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女首领日益增多,她们的参政之路可分为三种类型:(1)政治替代者,(2)政治的局内人或向上攀登者,(3)政治的外来者或活动家。东南亚女首脑属第一种类型,借助她们死去的、被驱逐的父亲、丈夫或兄长的声望,在选民中拥有巨大号召力,通过选举掌握最高权力。大洋洲女首脑则属第二种类型,通过政党竞选议员,当选党领袖,并以政党领袖身份担任总理。该文主要通过对东南亚和大洋洲女首脑掌权前后参政方式比较研究,探讨政治替代者和党内攀登者两种类型与社会发展程度、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性别观念的关系,进而分析女首脑、民主政治与父权制的关系。该文指出民主政治开启了女政治家升上权力顶峰的大门,东南亚女首脑都涌现于民主化浪潮,大洋洲女首脑也是长期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不同的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成熟的民主政治促进了妇女权利和政治参与的整体提高,也促进更多女性参与权力政治。而东南亚三国不成熟的民主政治和政治文化虽然催生了几个女首脑,但并不意味着三国妇女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该文还指出东南亚和大洋洲女首脑都面对程度不同的双重困扰,因为政治是最具有“男性特征”的领域,政治领袖被认为应该是有野心的、强硬的、主导的和果断的,而父权制性别观念认为男人是勇敢的、自信的、有野心的、果断的,女人是温柔的、关爱的、优柔寡断的。可以说,政治首脑与“男性特征”是高度重合的,因此,男性被认为更能胜任政治首脑职务,一旦女性成为首脑,她们必须符合“男性特征”,才能得到赞同与拥护,所以女首脑也更强调自己强硬的一面,以表明自己是合格的政治领袖,如大洋洲女首脑和阿罗约夫人。但是,如果女政治家表现得过于自信或有攻击性,就会招致强硬、缺乏女性魅力的批评,而如果运用较为柔性的方式,人们又会认为她们优柔寡断、不够强硬,女首脑成为民众矛盾需求下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