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大洋洲蓝皮书--大洋洲发展报告(2016-2017)》在中大发布

    11月17日,《大洋洲蓝皮书:大洋洲发展报告(2016-2017)》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大学举行。本次发布会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办。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袁旭阳处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全球编辑部高明秀主任,太平洋岛国论坛驻华贸易与投资专员戴维.莫里斯(David Morris)先生等致辞,相关报告撰稿人做了专题介绍。来自山东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新西兰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学者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2016-2017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化,特朗普执政以后的亚太政策不明朗,但是中美在贸易观的分歧却已现端倪。大洋洲地区国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国情都需要更为开放的贸易环境,而且大洋洲现有的发达国家-澳新都是全球化过程中的受益者,因此,中国应该进一步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同大洋洲国家展开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同时,大洋洲国家同中国的合作也可以经贸合作为支点逐渐扩大到政治、安全和环境合作等领域。《大洋洲蓝皮书》系列则是为地区间进一步合作提供最新参考。

  在总报告部分指出,2016-2017年,大洋洲地区政局和经济发展总体保持平稳势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经历了执政内部的非正常轮替,导致两国出现短期的政权交接混乱局面。2016年度,太平洋岛国部分国家进行了大选,虽经历一些波折,但总体而言形势稳定。太平洋岛国各国政局基本稳定,未出现大社会动荡。2016-2017年,大洋洲地区国家在经济方面依然呈现二元结构态势,即以澳、新为代表的以资源型产品和服务业出口为主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依靠外来投资和援助拉动的太平洋岛国。这一年间,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差次不齐,经济增长水平之间差距很大,已过经济增长纵向比较也是如此。在外交方面,大洋洲各国在这一年中持续推进区域合作。澳、新均致力于亚太区域自由贸易进程。太平洋岛国也利用太平洋岛国论坛及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等区域合作为主要平台,加速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和非传统安全合作。

  在热点部分,报告围绕2016-2017的国际背景下,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太平岛国面临的新的国际环境和发展挑战。以特朗普上台为起点,澳大利亚已有寻求独立外交的动向,将有可能培养更多元化、多维度的国际关系,澳美关系和澳中关系都有可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美新关系正在进一步破冰,两方正在多领域建立良好的联系与合作。同时,中新关系继续持良好稳定势头发展,中新签订“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备忘录。新西兰可能进一步强调自身的自主与独立性。

  在专题部分,报告重点围绕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太平洋岛国在合作方面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动态分析。报告认为,近年来澳大利亚在岛国地区的影响力面临着来自区域内部与外部的日益严峻的新挑战。在未来,澳大利亚需要考虑调整其对岛国地区的政策从而更有效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地区形势。至于太平洋岛国各国则有必要面向亚洲寻求新的发展机遇,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利用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的经济援助能力、融资能力、基础设施和其他投资能力。在中国着力推动的“一带一路”下,太平岛国正在寻找新的机会,同中国建立基于共同经济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伙伴关系。

  据《大洋洲蓝皮书》主编喻常森副教授介绍,自2013年起,《大洋洲蓝皮书》至今已经连续出版发行了五期,成为国内外有关大洋洲问题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的标志性出版物。

(文章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