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大洋洲蓝皮书:大洋洲发展报告(2017-2018)》发布
发布日期:2018-11-21
2018年11月20日,《大洋洲蓝皮书:大洋洲发展报告2017-2018)》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大学举行。本次发布会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办。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何文平处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全球编辑部高明秀主任分别从学校和出版社角度就《大洋洲蓝皮书》的总体发展做了阐述与评价,相关报告撰稿人做了专题介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聊城大学以及澳新的学者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总报告指出,2017-2018年度,大洋洲地区政治、经济、外交形式发展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在政局方面,新西兰和多个岛国进行了大选,大选后内政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大洋洲经济存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国等不同水平和模式的发展态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发达工业化国家,其经济结构均呈现哑铃式状态,资源型产品和服务业成为出口增长和拉动就业的主要部门。太平洋岛国经济增长表现出相当大的不平衡性,经济增长受到外来投资、援助和突发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国别篇指出,本年度面对国内民族主义抬头和国际局势的变化,澳大利亚内政外交出现右倾化趋势。而中澳关系进入一个多事之秋的局面,其争议基本上源自双方主观上对于深化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有着不同诠释,加之澳大利亚内部对“中国崛起”辩论的高度分歧化,两国关系的正向发展备受考验。中澳政治关系的波折、澳大利亚签证政策的调整以及留学项目质量的管控都可能在短期内影响中澳教育交流的正增长态势。2017年新西兰大选后,由工党和优先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取代了此前国家党执政的政府。联合政府实现了对新西兰内政外交政策的重新塑造:在对内政策方面,住房政策更加严格,移民政策收紧、更加重视教育政策,同时强调对太平洋事务的发声,旨在保护新西兰的国家独立与利益;在对外政策上,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提出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观、太平洋重置战略,以应对联合政府所谓的战略焦虑,但在国际热点问题上的自由主义立场未发生本质变化。太平洋岛国政局基本上保持稳定状态,努力克服经济发展障碍、加强公共领域的改革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仍然是这些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其中,中国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合作成为新的亮点。
专题篇提出,“印度一太平洋”区域的出现作为分析和决策的关注焦点,说明了区域认同的社会建构性质以及这些愿景可能被赋予的不同目的。对于澳大利亚和日本的政策制定者来说,印度一太平洋的想法可能提供一种与印度接触的方式,保持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并且可以看作对中国崛起做出的回应。特朗普上台以来,美澳关系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实用性和不对称性特征,在“印太战略”构想的视角之下,在政治上美澳两国在印太地缘政治框架下开展合作;在军事国防上进一步加深合作;在外交上澳大利亚积极回应美国,针对中国采取遏制态度和举措;在经济上澳大利亚则采取两边下注的态度。
据悉,《大洋洲蓝皮书》自2013年起至今已经连续出版发行了六期,成为国内外有关大洋洲问题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的标志性出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