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研究工作坊第二十二期:“大洋洲区域气候治理”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2022-07-07
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打造前瞻性、前沿性、国际性的学术品牌,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太平洋岛国开展了系统全面又具体深入的研究。值此庆祝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际,中心特举办系列学术活动,2022年7月4日19:00-22:00举办了“大洋洲研究工作坊”第二十二期,主题为“大洋洲区域气候治理问题”。
此次工作坊以内部工作会议的形式展开,大洋洲研究中心主任费晟教授、中心副主任王学东副教授、主任助理许少民副教授先后主持讨论。工作坊首先由“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陈建洪教授致辞,祝贺中心成立十周年,对各位学者的与会表示欢迎,并总结了气候治理问题研究的发展和成果。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牛军凯教授随后致辞,强调气候治理问题的重要性,并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交叉学科研究气候治理问题提出了展望。大洋洲研究中心主任费晟教授最后致辞并预告中心下半年的大型学术活动。
进入学术研讨环节,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邓云成首先从科学视角对太平洋气候变化的历史成因等问题进行探讨。随后,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王婷婷从新西兰的经验和历史角度探讨了“气候变化的观念建构与历史事实”的问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研究员田丹宇分析了澳新两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情况,并指出了未来中国和澳新在这一领域可能的合作方向。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王学东从澳大利亚对南太岛国外交中的气候因素、澳大利亚工党政府气候政策的历史与前瞻、工党新政府气候外交对南太的影响三方面讨论了工党新政府的气候变化政策对南太岛国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陈晓晨就新西兰“太平洋重置”下对太平洋岛国的气候政策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气候政策是新西兰“太平洋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内政策、地区政策框架、地区组织、气候资金、具体项目等多个层面。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潘灯就加勒比国家和南太岛国的气候治理问题进行了纵向深入对比分析。最后,社科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刘元玲讨论了“拜登政府的气候政策对澳新与岛国的影响”这一主题,指出拜登政府的气候政策在宣传、目标、现实和影响四个方面的特征。
最后,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特约评论员喻常森和大洋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许少民做总结发言。首先,喻常森老师将上述讨论归纳为探讨发达国家如何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国际义务以及中国如何更好地帮助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许少民老师随后总结评论,强调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注重理论和经验的融合,尊重科学和事实。
第二十二期大洋洲研究工作坊“大洋洲区域气候治理”取得圆满成功。
(本文转引自微信公众号“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https://mp.weixin.qq.com/s/0GalmScfJACXS0OkrSZy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