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蓝色伙伴关系的激荡与交汇暨《大洋洲发展报告(2022-2023)》组稿会成功举行

 

2022年12月3日上午9时,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了主题为“蓝色伙伴关系的激荡与交汇”的《大洋洲发展报告(2022-2023)》组稿会。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学东老师主持,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主任费晟老师进行了主题致辞。费晟教授在发言中回顾了《大洋洲发展报告》的发展历程,对《大洋洲发展报告》的未来前景作了展望,并对中心所取得的已有成绩进行了肯定。

本次会议共分为三个议程。第一场专题为“大洋洲地区内政外交形势回顾和展望”,共有4位老师发言。其中,聊城大学于镭老师以《建构共同但有区别的地区互利合作关系》为题,探讨了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目前的政治、经济交流情况,并对当前中国与诸岛国目前的交往状况进行了评估,指出双方的往来是互惠互利的,因此可以长久持续。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张梦迪老师以《2022年新西兰内政外交回顾》为题,展望了本年度新西兰的内政和外交情况。张老师以新西兰的政府报告为研究对象,详细梳理了新西兰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各类情况,并对新西兰下一步的政治动态作了展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徐秀军老师以《中国与大洋洲国家关系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前景》为题,讨论了中国与大洋洲国家关系中的多重结构。徐老师认为,大洋洲国家的历史与现实有其特色,中国在处理与各岛国的关系时,需对如“南太平洋”“亚太”“印太”等概念进行深入考察和了解,需对不同国家的发展诉求进行全面理解,更要培育交往中的“内生动力”。

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的吴艳老师以《2022年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合作》为题,回顾了本年度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情况和特点,并展望了合作的前景。吴老师指出,2022年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成果丰硕,政治和安全、经济和发展、公共卫生、教育和文化等方面亮点众多,未来将会有更多进展。

 

第二场专题报告以“‘印太战略’”视域下的伙伴关系网络”为主题,共有4位老师发言。首先发言的是吉林大学的郭锐老师。他以《2022年日本与大洋洲国家关系发展回顾》为题,十分详尽地分析了东北亚地区国家与大洋洲国家的关系。郭老师认为,日韩等东北亚国家正不断试图南下,并和美国的全球策略进行协调,试图在南太平洋地区打造一个“美英日澳”的格局;同时,郭老师还就我国的应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山大学的谷名飞老师以《AUKUS事件后法国与澳大利亚关系走向》为题,指出了法国对南太平洋地区的重视,并分析了AUKUS事件对法澳关系的影响。谷老师认为,法澳关系正在改善,双方之间正在达成谅解,而未来的着眼点主要在经济和军事的合作上,特别是法国对澳大利亚的资源有着较强的需求。同时,法国对华策略也是值得关注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宁团辉老师以《“印太”视阈下澳美同盟关系新动向》为题,阐述了2022年澳大利亚国内政治的变化对澳美关系的影响。宁老师指出,军事同盟是澳美关系的出发点,军事安全合作是澳美合作的底色,其外溢性影响也越来越大,这造成了中澳关系中的根本性矛盾,也使得周边国家进一步看清了澳大利亚的“真面目”。宁老师进一步提到,当前美国对澳大利亚的拉拢有增无减,并试图在澳部署重型武器,这是一个重要信号;此外,工党政府对澳美关系的再保证、再确认也颇为重要,工党或将继续忠实于美国的立场。

复旦大学的吴孟克老师以《俄乌冲突后澳印(度)关系发展态势分析》为题,认为俄乌冲突使得印澳关系矛盾凸显。吴老师指出,近年来,印澳间的高层互动仍在进行、防务合作的机制化趋势还在增强、各种框架下的双边合作不断巩固、经贸合作也有突破性进展;但两国间也存在一些矛盾,如印度不愿过度介入美国全球战略体系、关切地区不同、贸易保护主义等。吴老师认为,尽管会继续发展,但印澳关系还是会因为种种问题而具有无法突破的“上限”。

 

第三场专题报告的主题是“蓝色伙伴关系的激荡与交汇”,共有4位老师发言。厦门大学的王伟光老师以《2022年中新关系发展研判》为题,指出中新关系总体上保持了稳中有进的状态,特别是在经贸联系上,仍在呈现增长;双方高层对伙伴关系的一再确认,也体现了这一态势。但双方关系也面临挑战,主要表现在贸易(新西兰担心过度依赖)、政治(人权问题)、安全、外交(中国对南太地区的影响对新的冲击)等问题上。王老师预测,中美关系的调整将是对未来中新关系的最大挑战,新面临一个“选边”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秦升老师以《中澳经贸关系发展的新趋势》为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秦老师指出,中国的经济反弹促成了澳大利亚资源的出口增长;澳大利亚则大量从中国进口电子产品。在贸易摩擦方面,两国因一些根本分析而没有出现明显改观。能矿贸易是中澳贸易的核心,澳方一方面对此很依赖,另一方面也无法控制,因此也在提倡经济多元化。在双边关系一去不复返的情况下,两国都有改变贸易战略的预期。

外交学院的李福建老师分享的题目是《论新西兰的“建设和平”政策》。李老师认为,我国想要达成的安全与和平目标,与新西兰的“建设和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是值得关注的;若和新西兰达成合作,或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在南太地区和平事务中的被接受度。

中山大学的吴耀庭同学以《2022年澳—印尼关系发展研判》为题,关注了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两国的双边关系。吴耀庭同学认为,进入2022年后,澳印两国的交往十分频繁,且有望进一步铺开和加深,主要表现在:高层互动的频繁、多边外交与经济合作加深、在非传统安全领域谋求深度合作、公共外交开始复苏。在展望中,吴耀庭同学认为澳印两国在未来会进一步加强联系和交往,尤其是在一些非传统安全领域。

 

在三场专题报告结束后,与会老师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对一些未尽问题展开了探讨。在会议的最后,费晟教授对本次组稿会进行了学术总结。费晟教授肯定了各位老师的努力和成果,也指出大洋洲研究可以增加更多多维度的研究;同时,所有参会老师的报告都具有相当的时效性、学术性和参考性,是当前我国学界对太平洋国家关注程度提高的具体表现;相信在所有学术同仁的共同努力下,2022—2023年度的《大洋洲发展报告》一定能够继续精进,为我国的太平洋研究继续助力。

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