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我中心研究员许少民参与《中国报道》采访谈美澳“2+2”会谈后的中澳关系走向

 

2024年8月12日,《中国报道》刊登了一篇题为《美澳“2+2”会谈后,中澳关系将恢复稳定?》的文章,我中心研究员许少民受邀参与了相关讨论,并就中澳关系的未来走向发表了深刻见解。

针对中澳关系的修复,许少民指出,当前的中澳关系可以用‘止跌回稳’来形容。他强调,疫情是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新冠疫情之下,许多西方国家国内都面临着巨大政治压力。莫里森在访谈和自传中曾坦陈,他在疫情期间必须服用抗焦虑或抗抑郁的药物。可以推测,这种心理状态也会对他的对华政策制定造成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

在谈及澳美同盟对中澳关系的影响时,许少民从经济角度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中澳之间在经济层面的互动呈现出典型的对冲特征。尽管澳大利亚希望继续向中国出口铁矿石,但也认识到对中国的完全依赖并不可靠。因此,澳大利亚积极推动与印度、东盟和欧洲的贸易联系,体现出贸易多元化的策略。然而,他也强调,即使是紧密的经贸关系,也很难外溢到澳大利亚在政治与安全领域对华的正面认知。稳定不代表积极友好。许少民进一步指出,在经历过了断崖式下跌后,中澳关系很难恢复到2012年至2016年高质量发展的时期。

许少民还分析了澳大利亚工党在对华政策上的特点。他表示,澳大利亚工党的执政历史表明,工党倾向于在美澳同盟之外,最大限度地寻求澳对外战略乃至具体政策的自主空间,但在军事和政治层面,工党与联盟党的对华策略是高度一致的——制衡为主线,强调对华的军事威慑。其中最大的军事威胁要数AUKUS(奥库斯)。2021年,澳大利亚在与中国关系紧张期间与美国和英国签署了AUKUS安全伙伴关系,尽管阿尔巴尼斯政府上台以来一直努力稳定与中国的关系,但AUKUS协议仍在继续。AUKUS允许美国和英国与第三国分享其核潜艇机密,对中国的军事威胁意图明显。澳大利亚认为核潜艇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威慑作用。

在谈及中澳之间的外交对话时,许少民指出,双边关系的改善需要两国共同努力,互信的打破很容易,但建立互信需要长时间积累。他强调,在中澳关系中,两国国力上的差距决定了,中方采取怎样的措施对澳很重要。今年,中方在免签、经贸等一系列领域,对澳大利亚释放善意。对阿尔巴尼斯政府而言,需要确保国内不要有民意反弹,不要让民众认为澳大利亚对中国采取绥靖的态度,继续推进安全战略。他认为,对于中国抛来的橄榄枝,澳大利亚应当积极回应。

许少民最后总结道,中澳之间拉打结合、保留分歧的方式,能给予双方更多弹性的空间。对于澳大利亚而言,无论是联盟党还是工党,都不想在政治上得罪中国。他回顾了莫里森之前的中澳交往,指出2015年至2018年,中澳关系也呈下降趋势,但这种扭转并没有陷入如莫里森执政时期的失控状态。他认为,特恩布尔时期中澳关系呈现“可控的紧张”,在于那时双方的外交对话渠道依然畅通,澳大利亚方面某些对华政策,会提前知会中方。

 

 

(本文部分转引自“中国报道”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mT5sCaHBWyRUTH1MCque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