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澳大利亚国际商务调查报告》
澳大利亚出口委员会(Export Council of Australia, ECA) 近日发布了《2015澳大利亚国际商务调查报告》(Australia’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urvey 2015,AIBS)。该报告委托悉尼大学制作,收集了1237家从事国际业务的澳大利亚企业的反馈意见。受访企业多为中小企业,涵盖19个行业(93个细类),业务遍及全球114个市场,大多拥有丰富的国际运营经验。报告分七个部分,详细分析了澳大利亚国际商务活动类型、海外市场分布、海外运营障碍、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市场拓展活动、融资渠道、前景展望及新机遇等方面的情况。
报告全文共149页。为方便大家了解相关情况,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室择要编译了部分章节,供参考。报告全文可至ECA或Austrade网站下载。
一、调查结果概述
1.澳企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方式日趋多元。受访企业中,仅有25%的企业单纯从事出口业务,涉足多样化国际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其中,分别有32% 和22%的企业开展了对外直接投资(绿地投资)和跨境并购业务,37%的企业正在进行海外研发,25%拥有离岸生产基地,19%已从海外雇佣了临时技术工人,22%已吸纳了国际资本的投资或参股业务。
2.多数澳企的国际业务集中在5个以内的国家和地区,仅有20%的企业在多达11至50个国际市场上开展业务。美国、中国和新西兰被评为最重要的前三大国际市场。
3.69%的企业对其国际业务未来前景表示乐观,认为2015年收益将好于上年,但在矿业领域该比例不到50%。同时,83%的企业表示未来两年会继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最热门的前5位目标市场分别是美国(14%)、中国(13%)、印度尼西亚(6%)、英国(5%)和印度(5%)。调查同时显示,印度、印尼和中国同样是受访澳企列为营商环境最具挑战的前三大市场。
4.澳币汇率水平、生产成本、劳动生产力被企业视为影响其把握国际市场机遇的三个最重要因素。而文化、语言和商业惯例方面的差异被企业视为进入一些“最难攻克”的新市场的首要障碍。
5.受访澳企普遍将亲自拜访客户作为开拓海外市场的最重要方式,比例高达76%。其它较受澳企认可的方式包括建立海外销售团队、参加国际会展活动,以及在对象国开展专项市场推广活动等。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未被澳企普遍接纳和采用。受访澳企中有45%表示曾获得澳出口市场发展基金(EMDG)的资助支持,受资助企业中65%表示该基金对其开拓国际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6.服务贸易比重不断上升。受访企业的国际业务收入中有35%来自服务贸易,其中35%为跨境服务,如航空服务;29%为商业存在,如在境外开办会计师事务所等;26%为人员劳务输出,如境外艺术表演;11%为入境消费,如境外游客在澳购买消费。调查同时显示,受访澳企认为其开展服务贸易的最重要三个海外市场分别为美国、中国和英国,但有26%的企业将中国视为最难开展业务的市场。
7.尽管调查统计有71%的受访澳企的主要业务对象国已与澳大利亚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但其中近40%的澳企表示并不十分了解有关自贸政策对其业务带来的影响,更有少部分企业甚至不知道与其贸易对象国间存在自贸协定。
二、在中国市场的情况
受访澳企中,共有248家将中国列为最重要或第二重要的海外市场,占到受访澳企总数的20%,尤其在农林渔业和教育培训业领域,这一比例分别高达46%和37%。
通过分析这248家企业的调查反馈意见,可以发现:
1.61%的企业采取直接贸易方式向中国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18%的企业通过中介机构或分销商代理销售;有9%和5%的企业分别通过其在华设立的销售部门和合资公司开展贸易。
2. 高达70%的企业认为在中国市场做生意比在澳洲国内困难,但也有20%的企业认为与在澳情况一样,有10%则认为在中国市场做生意更加容易。
3.中国市场强劲的成长预期、在华有个人关系网络、能够找到合适的当地合伙人,是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目标市场的前三大原因,选择比例分别为79%、66%和60%。另有52%的企业把良好的商业环境作为选择中国的原因。
4.37%的企业将语言、文化和商业惯例间的差异列为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的首要障碍,该比例高于其他市场。其它障碍因素还包括监管制度较难理解(10%)、支付问题(9%)、偏向中国本土公司的规定体系(9%)等。值得注意的是,仅有5%的澳企将关税、配额和进口环节费用等作为对华贸易首要障碍因素
5.关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60%的受访企业认为将会“更好”,30%认为情况不会有变,但也有8%认为将会“更坏”。
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fdi.mofcom.gov.cn/article/i/dxfw/nbgz/201508/20150801082279.shtml
报告全文共149页。为方便大家了解相关情况,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室择要编译了部分章节,供参考。报告全文可至ECA或Austrade网站下载。
一、调查结果概述
1.澳企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方式日趋多元。受访企业中,仅有25%的企业单纯从事出口业务,涉足多样化国际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其中,分别有32% 和22%的企业开展了对外直接投资(绿地投资)和跨境并购业务,37%的企业正在进行海外研发,25%拥有离岸生产基地,19%已从海外雇佣了临时技术工人,22%已吸纳了国际资本的投资或参股业务。
2.多数澳企的国际业务集中在5个以内的国家和地区,仅有20%的企业在多达11至50个国际市场上开展业务。美国、中国和新西兰被评为最重要的前三大国际市场。
3.69%的企业对其国际业务未来前景表示乐观,认为2015年收益将好于上年,但在矿业领域该比例不到50%。同时,83%的企业表示未来两年会继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最热门的前5位目标市场分别是美国(14%)、中国(13%)、印度尼西亚(6%)、英国(5%)和印度(5%)。调查同时显示,印度、印尼和中国同样是受访澳企列为营商环境最具挑战的前三大市场。
4.澳币汇率水平、生产成本、劳动生产力被企业视为影响其把握国际市场机遇的三个最重要因素。而文化、语言和商业惯例方面的差异被企业视为进入一些“最难攻克”的新市场的首要障碍。
5.受访澳企普遍将亲自拜访客户作为开拓海外市场的最重要方式,比例高达76%。其它较受澳企认可的方式包括建立海外销售团队、参加国际会展活动,以及在对象国开展专项市场推广活动等。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未被澳企普遍接纳和采用。受访澳企中有45%表示曾获得澳出口市场发展基金(EMDG)的资助支持,受资助企业中65%表示该基金对其开拓国际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6.服务贸易比重不断上升。受访企业的国际业务收入中有35%来自服务贸易,其中35%为跨境服务,如航空服务;29%为商业存在,如在境外开办会计师事务所等;26%为人员劳务输出,如境外艺术表演;11%为入境消费,如境外游客在澳购买消费。调查同时显示,受访澳企认为其开展服务贸易的最重要三个海外市场分别为美国、中国和英国,但有26%的企业将中国视为最难开展业务的市场。
7.尽管调查统计有71%的受访澳企的主要业务对象国已与澳大利亚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但其中近40%的澳企表示并不十分了解有关自贸政策对其业务带来的影响,更有少部分企业甚至不知道与其贸易对象国间存在自贸协定。
二、在中国市场的情况
受访澳企中,共有248家将中国列为最重要或第二重要的海外市场,占到受访澳企总数的20%,尤其在农林渔业和教育培训业领域,这一比例分别高达46%和37%。
通过分析这248家企业的调查反馈意见,可以发现:
1.61%的企业采取直接贸易方式向中国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18%的企业通过中介机构或分销商代理销售;有9%和5%的企业分别通过其在华设立的销售部门和合资公司开展贸易。
2. 高达70%的企业认为在中国市场做生意比在澳洲国内困难,但也有20%的企业认为与在澳情况一样,有10%则认为在中国市场做生意更加容易。
3.中国市场强劲的成长预期、在华有个人关系网络、能够找到合适的当地合伙人,是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目标市场的前三大原因,选择比例分别为79%、66%和60%。另有52%的企业把良好的商业环境作为选择中国的原因。
4.37%的企业将语言、文化和商业惯例间的差异列为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的首要障碍,该比例高于其他市场。其它障碍因素还包括监管制度较难理解(10%)、支付问题(9%)、偏向中国本土公司的规定体系(9%)等。值得注意的是,仅有5%的澳企将关税、配额和进口环节费用等作为对华贸易首要障碍因素
5.关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60%的受访企业认为将会“更好”,30%认为情况不会有变,但也有8%认为将会“更坏”。
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fdi.mofcom.gov.cn/article/i/dxfw/nbgz/201508/201508010822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