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研究院学术讲座第22期:新视野下认知海上丝绸之路

发布人:杨天虹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珠海校区海滨红楼10栋一楼会议室
主讲人
何国卫(中国船级社(CCS)武汉规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主持人
吴滔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教授)

 

主讲人介绍

何国卫,中国船级社(CCS)武汉规范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资深会员,广东造船工程学会船史与南海海洋开发史研究委员会顾问。兼任武汉理工大学造船史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航海博物馆文物管理部专家等。1965年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船舶制造与设计专业。1990年进入中国船舶检验局武汉规范研究所(现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工作。从事船舶设计、造船史等教学与研究四十余年,是我国最早从事造船史研究的学者之一。著有《行舟致远扬帆丝路——何国卫船史研究文选》、《中国海洋符号——古船扬帆》等学术论著。

 

讲座摘要

始于汉代的“丝绸之路”有陆路和海路,两者在历史发展中演变。“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一种特定含义的海上运输活动。由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定义出发指出“海上丝绸之路”是由物资、船舶、航海、港口和贸易五大要素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而阐述物资是基础、船舶是载体、航海是手段、港口是节点、贸易是目的之间的关联。以史籍文献、出土沉船和文物佐证各个历史时期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论述船舶和航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技术基础,是保障“海上丝绸之路”的强力支撑,中国古代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为“海上丝绸之路”保驾护航。开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内涵丰富,通过对“丝绸之路”的“走出去”精神的讨论和理解,更加认识到新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