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回顾 | 2021年“一带一路”研究院建设进展

发布人:尚余子铭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中山大学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也是研究院在各方面深耕细作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一年。本年度,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研究院在平台建设、基础研究、决策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研究著作和场地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一、平台建设

     建立平台内“定向调研+主题工作坊”形式的交流协作机制,以研究议题为轴线,促进各学科各团队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2021年,研究院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到各研究团队调研3次,并主持召开了2次主题工作坊。

同时,平台还在原有的研究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吸纳培育支持相关院系现有的科研机构,包括欧洲研究所、拉美研究中心、东亚研究中心、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等,扩大国别和区域研究的覆盖地区

 

 

 

 

 
 
二、基础研究

      经过两年的摸索与整合,研究院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按照五大研究区域布局,结合现有研究团队及优势,凝练了以下五大研究议题:一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与新型国际关系建设研究;二是“一带一路”区域和国别中的美国战略对策研究;三是“一带一路”区域与国别中的宗教冲突对政治局势的影响;四是海洋权益和全球秩序问题研究;五是海外舆情跟踪研究。

 
 
三、决策研究
2021年我院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递交报告,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力。
 
 

四、人才培养

1.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比赛

     2021年,研究院参与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大赛成功举办。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的90余名优秀学子从3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来到珠海参加复赛与决赛。

     该比赛也是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的年度性赛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目前,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成员已经覆盖国内71所大学的100余家院系,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之一。

 

 

活动代表合影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熊猫大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

      旅游作为能有效促进中外民心相通的低敏感度的研究议题一直是研究院重点推进的研究领域。102日-6日,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研究人才的培养,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委托,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共同承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熊猫大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英国杜伦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十所高校的30名本科、硕士和博士生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工作坊训练营。

 

 

 

训练营学员合影

 
 

五、学术交流

      研究院作为跨学科科研平台2021年共计举办学术讲座20场,学术会议13场。学术活动主题涉及“一带一路”研究框架下的国别与区域研究,重点聚焦了东南亚、大洋洲、中东研究及海洋权益等研究。

 

 
 
六、研究著作
  1. “中山大学国际研究文库系列”的著作之一《移民跨国实践中的社会地位补偿:基于华南侨乡三个华人移民群体的比较研究》获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该书由东南亚研究所黎相宜副教授所著,于2019年3月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 大洋洲研究中心于2021年3月出版第八册大洋洲蓝皮书《大洋洲发展报告(2019-2020)——地区治理的契机与挑战》

  3. 旅游研究团队参与编写的《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报告(2020)》于2021年5月正式出版。

  4. 东南亚女政治领袖研究》东南亚研究所范若兰教授著,于2021年9月出版,此书为“中山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文库系列”第十一本。

  5. 《阿拉伯语教育与研究全国优秀案例集(总第一辑)》于2021年11月由中东研究中心陈杰教授协调统筹出版。

 

 

 

 

 

 

 

七、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1.启动搭建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资源总库工作

   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资源总库以汇聚“一带一路”研究资源为核心,按照带路沿线五大研究区域划分,建设数字资源中心、成果中心、人才中心、数据中心、协同研究中心为基础的“五个中心”,打造具有中山大学特色的一流“一带一路知识资源数据平台。

2.采购了AI Manhal阿拉伯语电子数据库

    该库可称之为阿拉伯语世界的中国知网,是目前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可对其阿拉伯语资源内容提供全文检索的数据库,可检索来自阿拉伯语世界领先的学术类、科技类等专业的资源内容。该库的采购进一步丰富了研究院中东研究的资源为中东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八、场地建设
2021年,研究院继续完善了海琴六号楼科研及办公场地建设,包括科研成果展览厅、报刊杂志阅览室、跨学科交流研讨室等。科研场地的建设完善进一步扩大了跨学科交流的物理空间。

 

 

 

 

 

  2022年,我们将继续梳理优化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围绕五大研究议题,凝聚团队,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服务。

 

 

 

 

 

 

 

编辑:杨天虹

初审:尚余子铭

审核:张朝枝

审核发布:屈琼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