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回顾 | 第一次中国大洋洲研究学术组织联席工作会暨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工作坊”第二十五期成功举办
2023年4月15日至16日,由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与“一带一路”研究院主办的第一次中国大洋洲研究学术组织联席工作会暨第二十五期大洋洲研究工作坊顺利举行。本次工作坊的主题为“学科史回顾下的大洋洲研究展望”。

许少民主任助理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由大洋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许少民主持。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陈诗诗、大洋洲研究中心主任费晟、“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常晨光,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牛军凯先后致辞。他们介绍了我校大洋洲研究的学科发展状况,对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本次工作坊顺利举办。

嘉宾致辞
首组研讨主题为“大洋洲研究的学科建设史”。中国亚太学会澳大利亚分会秘书长李建军提出课程共享与创办共同的刊物等设想。中国亚太学会大洋洲分会会长汪诗明书面发言认为大洋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学界的高度认可。他还着重就区域国别学的二级学科设置问题发表看法。中国亚太学会澳大利亚分会会长陈弘简要说明了澳大利亚研究多年来取得的成果,并就近期中澳关系变化分享看法。中国太平洋学会太平洋岛国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陈德正结合地方高校的特点与优势,介绍了大洋洲研究的建设与发展。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方银认为大洋洲研究的文章学术性显著增强,并欣喜于多元讨论的出现。他认为学科需增强内生力,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中国亚太学会澳大利亚分会副会长张勇先认为每个研究中心各有所长,应扩大资源共享,共同培养青年英才。

第一组嘉宾发言
第二组研讨主题为“多维空间与议题的大洋洲研究”。中国亚太学会大洋洲分会副会长喻常森从基本原则、研究方向、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等方面出发,详细回顾了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的发展史。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副主任侯敏跃评价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他认为学界应对澳有清醒而深入的认知,以促学术研究的纵深发展。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杨洪贵从研究内容,成长速度与研究组织和平台等方面总结了大洋洲研究近20年来的发展。江苏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副主任颜廷具体介绍了该中心的发展情况、研究成果、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强调大洋洲研究应有自己的特色。

第二组嘉宾发言

第三组嘉宾发言
第三组研讨主题为“教学与人才培养问题”。中国亚太学会澳大利亚分会副会长王光林针对如何开展大洋洲研究的跨学科教学提出了颇具建设性与可操作性的意见。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讲师谢晓啸分享了关于大洋洲研究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困惑与未来设想。中国社科院澳大利亚、新西兰与南太平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秦升认为,学科的建设离不开国家的发展。该学科还需在理论、结构与规范等方面做出努力,以越过政策周期,实现内生发展。
最后,全体学者围绕“大洋洲学术共同体建设的目标与路径”进行深入研讨,就创办共同的学术刊物与公众号平台达成共识。
第一次中国大洋洲研究学术组织联席工作会暨第二十五期大洋洲研究工作坊取得圆满成功。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