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丨若海讲坛第二十三讲:模块-层级架构、“开水冒泡”隐喻、本能和互补性——论加扎尼加的意识学说(上)
题目
模块-层级架构、“开水冒泡”隐喻、本能和互补性——论加扎尼加的意识学说(上)
主讲
李恒威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教授
主办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
主持
王华平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教授
评论
罗志达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教授
时间
2023年12月4日 上午9:00
地点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海琴六号A542
李恒威,机械制造与工艺专业工学学士、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外国哲学专业博士、博士后,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万人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意识、认知科学哲学、认知科学与东方心学比较、技术与未来社会等研究。目前担任浙江大学科技与产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等,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认知科学范式的相关性研究”首席专家。出版专著《“生活世界“复杂性及其认知动力模式》(2007)、《意识:从自我到自我感》(2011)、《意识:形而上学、第一人称方法和当代理论》(2020)、《心智的生命观与后人类社会议题》(2023)等,出版译著《具身心智:认知科和人类经验》(2010)、《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2013)、《生命中的心智:生物学、现象学和心智科学》(2013)、《看不见的视力:探索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视觉》(2017)、《万物的古怪秩序:生命、感受和文化的形成》(2020)等;担任浙江大学出版社“神经科学与社会”丛书执行主编。
意识的现代性问题不只是现象学的,它还是生物学的——乃至物理学的——和哲学的。我们认为,这三个问题构成的“三维框架”是审视和衡定一个当代意识理论是否全面的基本参照。加扎尼加在《意识本能:揭秘脑是如何形成心智的》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颇为新颖简明和值得玩味的意识学说。我们以“三维框架”为指标,对加扎尼加的意识学说进行考察。脑异常的意识现象学是我们推断意识神经机制的极富价值的线索和指引。透过脑异常这个窗口,加扎尼加得到了意识现象学的两个重要论断:意识与体验内容不同并且是可以分开的;意识首先是一种感受。基于这两个现象学观察,他提出了一个关于意识神经机制的模块-层级架构的主张,并提出了一个形象地说明意识的现象学和模块-层级架构的隐喻——“开水冒泡”隐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