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晟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世界环境史、大洋洲史、华人移民史、国际关系史

电子邮件:feish@mail.sysu.edu.cn

 

学术经历

201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世界史博士学位。

2012年7月起担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讲师。

2021年1月起担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入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021年)。

现兼任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主任。

其中: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完成博士联合培养。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以及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完成博士后研究。

 

科研项目

 1.“近代广东移民与澳大利亚新西兰采矿业”(GD13TW01-1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特别委托项目(2013-2015)

 2.“大洋洲区域史研究概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2013-2015)

 3.“澳大利亚环境保护活动的起源与发展(1864-1984)”,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4.“中澳、中新自贸协定框架下教育交流合作研究”,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特别规划项目

 5.“近现全球代环境史MOOCs建设“,2016年中山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6.“中国与现代太平洋世界的生态关系研究”(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中国与现代太平洋世界关系研究(1500—1900)》子项目,2021-2025)

 7.“生态—文化网络”视阈下近代中国与太平洋英帝国关系研究,2021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特别支持专项,2021-2026.

 

学术成果

学术著作

       1. 费晟:《再造金山:华人移民与澳新殖民地生态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入选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名单)

华人移民专题

       1.《近代华人移民与南太平洋地区复合生态的形成》,《历史研究》,2020年第1期。

       2.《环境焦虑”与澳大利亚殖民地反华话语的构建》,《世界历史》,2017年第4期。

       3.《海洋网络与大洋洲岛屿地区华人移民的生计变化——基于瓦努阿图案例的研究》,《海洋史研究》(第十四辑),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20年。

       4.《南太平洋岛国华人社会的发展:历史与现实的认知》,《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6期。

       5.《论澳洲淘金热中的“华人破坏环境”问题》,《学术研究》,2014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18期,篇目辑览)

       6.《澳大利亚淘金热中华人移民的生产技艺及影响》,《南方华裔研究》(澳大利亚),2013年第六卷。

       7. Fei Sheng, “Environmental Experiences of Chinese People in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Australian Gold Rushes”, Global Environment, no.7-8, 2011.

       8. Fei Sheng, (Chapter7) “Creating the threatening "others": environment, Chinese immigrants and racist discourse in colonial Australia” in Richard Turker and Marco Armiero eds.,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modern migrations, New York: Routledge, 2017.

大洋洲史专题

       1.《论淘金热与澳大利亚腹地的环境改造》,《世界历史》,2013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3年12月第23期,全文转载)

       2.《作为他者的环境:早期殖民者对澳大利亚环境的认知与利用》,《全球史评论》,第十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3.《论18世纪后期大洋洲地区对华通航问题》,《海洋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年。

       4.《论19世纪上半叶“阿卡迪亚“自然观在澳洲的实践与衰落》,《亚太研究论丛》,第七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10年12月。

       5.《论澳大利亚殖民地时代有色人种的”环境形象”》,《学术研究》,2010年第6期。  

       6.《瑙鲁资源环境危机成因再探讨》,《学术研究》,2008年第6期。(收入田丰编:《环境史: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叙述历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6月出版)

       7.《论澳大利亚淘金热爆发的过程与内涵》,《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辑,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13年9月。

       8.《澳大利亚:扛得住物种入侵危机吗?》,《环球》,2019年5月,第十期。

       9.《澳大利亚森林大火警示人类重视自然规律》,《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16日。

       10.《去澳大利亚淘金:1851年淘金热是如何发生的?》,《澎湃新闻》,2016年9月17日。

       11.《去澳大利亚淘金:1851年淘金热是如何发生的?》,《澎湃新闻》,2016年9月17日。

       12.《澳大利亚的海洋意识与海洋环境保护》,《光明日报》,2022年01月10日 14版

       13. FEI Sheng and Paul D’Arcy (Chapter 59), “China and the Pacific Since 1949”,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Pacific Oce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1.《海洋史视域下的大洋洲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2020年1月20日。(《新华文摘》2020年第9期,全文转载)

       2.《环境史研究的全球化与“南方视角”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9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7期,全文转载;《历史与社会》文摘2017年第1期,全文转载)

       3.《从创造民族国家神话到多元化叙事——以淘金热史为例看澳大利亚史学研究之嬗变》,《史学理论研究》,2015年第1期。

       4.《地域平衡与共享历史:欧洲环境史学会萨格勒布双年会之启示》,《全球史评论》第十四辑,2018年。

       5.《大洋洲环境史研究的三重意义》,《光明日报·理论版》,2017年1月9日。

       6.《“人类世”视野下的灾祸警示》,《环球》,2020年2月,第三期。

       7.《自然有历史能动性吗?——从三代史学家的研究说起》,《瑞信周报》,2020年5月,第26期。

       8.《“环境正义”:理解第三世界环境史的一把钥匙》,《澎湃新闻》,2020年3月3日。

       9.Fei Sheng, "A Chinese perspective on filling the big ‘blue hol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itime History, Vol.29,No.2 (April,2017),pp.333-335.

       10.Fei Sheng,(Chapter7) “An Historical Overview of Environmental Non-Government Organisations in China since the 1970s”, in Ts’ui-jung Liu and James Beattie eds., Modernizati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Perspectives from Environmental History,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6.

       11.费晟、何韵:《史学专业课混合式教学初探 ——以<近现代世界环境史>为例》,《历史教学问题》,2021年第4期。

       12.费晟:《“热带”对现代化意味着什么——评<被抹去的历史:巴拿马运河无人诉说的故事>》,《上海书评》,2022年3月28日。                                                                                 

       13. 《环境史衰败论叙事的正误及其评判尺度》,《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7期。(《新华文摘》2022年第22期,全文转载)

 

 

国际关系领域

       1. 《新中国周边外交史研究:1949年至2019年》,世界知识出版社,2020年。(与石源华等合著)

       2. 《2018-2019年度大洋洲发展报告》(蓝皮书),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20年。(主编)

       3.《中国南太平洋岛国外交突破之后》,《世界知识》,2020年2月,第三期。

       4.《澳大利亚如何看中国崛起》(智库公开报告),《澎湃新闻》,2017年1月26日。

       5.《“一带一路”案例实践与风险防范(政治风险篇)》,海洋出版社,2017年。(与翟崑等合著)

       6.《“美国的‘反叛乱’思想与反恐战争”》(智库公开报告),《观察与交流》,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 2008年12月。

      7. FEI Sheng and Graeme Smith, (Chapter 7)“The Shifting Fate of China’s Pacific Diaspora”,The China Alternative: Changing Regional Order in the Pacific Islands, Canberra:ANU Press, 2021. 

 

学术兼职

 国际环境史学组织(ICEHO)常务理事(2019年起)

 东亚环境史学会(AEAEH)理事(2013年起)

 中山大学《大洋洲发展报告》(蓝皮书)主编(2019年起)

 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编委会委员(2020年起)

 

学术交流

 2012年11月,  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地缘政治与极地环境变迁”研讨会
       2013年8月,  德国图宾根大学“危险的及被威胁的:澳大利亚环境史”工作坊
       2014年2月,  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研究中心“太平洋岛屿发展项目组”访问学者
       2014年7-8月,新西兰哈米尔顿怀卡托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访问学者。
       2014年8-9月, 巴西里约联邦大学“金砖国家环境历史问题对话”研讨会
       2015年 5-6月, 《广东华侨史》编写组赴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田野调查
       2015年 10月, 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澳籍华人参军历史”档案编纂及出版研讨会
       2015年 11月, 韩国首尔成均馆大学“一带一路中韩学者研讨会”
       2016年 2月,  日本长崎大学亚洲海港城市历史研讨会
       2016年5-7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短期访学
       2016年7-8月, 瓦努阿图共和国维拉港及桑托岛田野考察
       2017年2月,  英国牛津大学、艾克萨特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交流
       2017年2月,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澳大利亚选举与中澳关系”研讨班
       2017年6月,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第四届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与公共史学会年会”
       2017年7月-10月,德国慕尼黑大学卡森中心校友基金专项研究驻访
       2017年7月,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第七届欧洲环境史年会
       2017年10月,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山大学—澳国立中澳关系对话会
       2017年11月, 德国慕尼黑大学-中国大学学术网络专题年会
       2018年1-2月, 俄罗斯联邦高等经济研究大学(圣彼得堡)主持全球史研讨班
       2018年4月,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鲁昂大学世界史教学研讨合作
       2018年7-8月, 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访学
       2019年4月,   新西兰奥塔格大学历史学实践教学经验交流合作会
       2019年5月,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美拉尼西亚研究中心南太新问题研讨班
       2019年7月,   巴西圣卡特里娜大学第四届世界环境史组织联盟大会
       2020年1月,   泰国清迈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近代中国与全球史发展”研讨班